透鏡是根據光的折射規(guī)律制成的,分為凸透鏡凹透鏡
透鏡可廣泛應用于安防、車載、數(shù)碼相機、激光、光學儀器等各個領域,隨著市場不斷的發(fā)展,透鏡技術也越來越應用廣泛。
?
透鏡凸透鏡(中間厚兩邊薄);凹透鏡(中間厚兩邊?。?。
透鏡對光的的作用:(1)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:會聚作用表現(xiàn)在折射光線比入射光線更靠近主光軸,
只有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折射后才會聚于一點(焦點);(2)凹透鏡對光線有發(fā)散作用:發(fā)散作用表現(xiàn)在折射光線比入射光線更遠離主光軸。
透鏡性質判定法:將入射光線延長,若折射光線在入射光線延長線內側有會聚作用是凸透鏡。反之,若折射光線在入射光線延長線外側為凹透鏡。
三條特殊光線:(1)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反向。(2)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折射后向透鏡厚側偏折過焦點(或反向延長線過凹透鏡虛焦點)。
(3)從焦點發(fā)出(或射向虛焦點)的光線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。
凹透鏡成像:(凹透鏡無論物在何處,只能成正立縮小的虛像,且V<U) (!)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(U>2f),成倒立,縮小的實像(像距:f<v<2f),如照相機;
(2)物體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(f<u<2f),成倒立,放大的實像(像距:v<2f)。如幻燈機。?(3)物體在焦距之內(u<f),成正立,放大的虛像。如放大鏡。
凸透鏡成像規(guī)律:?(1)焦點F是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,五在焦點以外U>F成實像。物在焦點以內U<F成虛像。?
(2)二倍焦距是放大和縮小實像的分界點,物在2F處,像也在2F處,此時物離像距離最近。U+V=4F.
(3) 實像總是倒立,物和像在透鏡和主軸兩側,可眼看到也可屏現(xiàn)。虛像正立,像在物后,且在透鏡和主軸同側,只能用眼看到。無論實像或虛像,物點像點光心三點共線。?
(4)成實像時,物靠近透鏡,像遠離透鏡,相距變大像變大。(物進像退,同向移動)。成虛像時,物遠離透鏡,像也遠離透鏡且像變大,物靠近焦點像最大。
?(5)實像上下顛倒,左右調換。虛像上下左右都不變。像放大倍數(shù):K=V/U=H像/H物。
透鏡應用:
?(1)投影儀:投影儀主要是利用凸透鏡能成放大、倒立實像的原理制成的。投影時,使投影片到凸透鏡的距離保持在1~2倍焦距之間,
再通過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,使向上射的光能夠在屏幕上成像,所成的像與投影片相比較是一個倒立、放大的實像。凸透鏡離投影片越近,
所成的像越大,反之越小。投影時,要先將投影片放在載物臺上,然后調節(jié)投影片到凸透鏡的距離,同時注意調節(jié)平面鏡的角度,使像成在屏幕中間。
?(2)放大鏡:物在1F之內,成正立放大虛像正立放大虛像正立放大虛像正立放大虛像。要使像變大,應將物遠離透鏡(靠近1F內側)。
用放大鏡看指紋,要想指紋像答,當手不動時,應使放大鏡遠離手指。手指靠近1F處。
?(3)顯微鏡:有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組成。物鏡焦距短目鏡焦距長。物在1F到2F之間,由物鏡先成倒立放大實像,
此像作為目鏡的物落在目鏡1F內,由目鏡二次成放大虛像放大虛像放大虛像放大虛像。
?(4)望遠鏡:物鏡焦距長,目鏡焦距短,先由物鏡成縮小實像再由目鏡成放大虛像。像比物小但移近了。
?(5)照相機:鏡頭為凸透鏡,焦距長的透鏡成像大。單人照成像大,相機應距人近,同時將鏡頭旋出以增大相距。集體照應使鏡頭離人遠點,
同時旋進鏡頭以減小相距。若實像不在取景框正中,在物不動時,鏡頭移動方向與像移動方向相同。?
(6)近視眼:晶狀體變凸,焦距變短,會聚作用增強,成像在視網膜前,看不清遠物,明視距離小于25cm,應戴凹透鏡。(戴凹透鏡可使眼球會聚作用 ,焦距變長,像后移)。?
(7)遠視眼:晶狀體扁平會聚作用變弱,焦距變長,成像在視網膜后,看不清近物,明視距離大于25cm,應戴凸透鏡矯正。(戴凸透鏡可使眼球會聚作用增強,焦距變短,像前移至視網膜)。

?giai